数据库作为最为复杂、跨技术领域最多的关键基础软件,在数字经济时代其战略性、基础性的地位愈发凸显,是数字基础设施的坚实底座,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,其产业规模潜力巨大。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(以下简称“中国信通院”)《数据库发展研究报告(2021年)》预测,预计到2025年,全球数据库市场规模将达到798亿美元。中国数据库市场总规模将达到688亿元,市场年复合增长率(CAGR)为23.4%。2021年3月,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正式颁布,提出要培育壮大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区块链等新兴数字产业。国家也陆续印发不同领域的“十四五”规划。中国信通院数据库应用创新实验室梳理了20余份”十四五“系列规划,其中提及数据库的相关政策共计20份,覆盖信息技术、金融科技、交通物流、农业农村对外贸易、公共服务、智能制造等领域。为各行业在“十四五”期间的数据库应用创新提出政策指导,共筑“十四五”数据库产业发展新格局。
中央规划
纲要指出,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,培育壮大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区块链等新兴数字产业,提升通信设备、核心电子元器件、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。
——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
信息技术领域
规划指出,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,集成电路、基础软件、装备材料、核心元器件等短板取得重大突破。提高重点软件研发水平。面向关键基础软件、高端工业软件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信息安全、人工智能、车联网等重点领域和重大需求,加强重点软件的开发。加快软件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。培育壮大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区块链、云计算、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,提升通信设备、核心电子元器件、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。
——《“十四五”国家信息化规划》
规划指出,加快数据“大体量”汇聚。支持企业通过升级信息系统、部署物联感知设备等方式,推动研发、生产、经营、服务等全环节数据的采集。开展国家数据资源调查,绘制国家数据资源图谱。建立多级联动的国家工业基础大数据库和原材料、装备、消费品、电子信息等行业数据库,推动工业数据全面汇聚。
——《“十四五”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》
规划指出,聚力攻坚基础软件。完善桌面、服务器、移动终端、车载等操作系统产品及配套工具集,推动操作系统与数据库、中间件、办公套件、安全软件及各类应用的集成、适配、优化。加速分布式数据库、混合事务分析处理数据库、共享内存数据库集群等产品研发和应用推广。
突破全内存高速数据引擎、高可靠数据存储引擎、分布式数据处理与任务调度架构、大规模并行图数据处理等关键技术。推动高性能数据库在金融、电信、能源等重点行业关键业务系统应用。突破嵌入式操作系统、嵌入式数据库核心技术,加快相关产品研发与应用推广。
——《“十四五”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》
规划指出,建设移动互联网服务质量和个人信息保护检测平台,积极运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新技术新手段,形成平台自动化检测能力,汇集多源数据,形成数据监测和管理能力。
——《“十四五”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》
规划指出,建立工业领域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工程平台,聚焦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,加强部门间数据共享共治,构建资源能源和污染物公共数据库,提升资源能源管理水平。
——《“十四五”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》
规划指出,推动数据技术产品、应用范式、商业模式和体制机制协同创新;瞄准传感器、量子信息、网络通信、集成电路、关键软件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、新材料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,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、新型举国体制优势、超大规模市场优势,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。
——《“十四五”数字经济发展规划》
政务民生领域
规划指出,建立覆盖创新型中小企业、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的数据库,形成动态调整入库机制。加强对入库企业的跟踪分析,为入库企业提供政策智能推送、管理咨询、商业价值评估等定制化、智能化的服务。
——《“十四五”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》
规划指出,进一步优化完善民政政务信息系统,提升各级民政全业务综合应用平台支撑能力,构建具有数据获取、数据治理、数据分析、数据服务等能力为一体的时空大数据平台,以及具有语义识别、人脸识别、画像分析等功能的人工智能平台,提升业务拓展、大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能力。